来源时间为:2022-11-22
鼓励使用无人机,推介顺丰经验!民航局就《航空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2022-11-2217:58:34来源:
四川
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至好友和朋友圈
11月21日,民航局运输司发布通知,就《航空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值得一提的是,征求意见稿提出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鼓励使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配送、无接触配送等智能化、无人化设备,提升航空物流智慧化水平,并在“主要航空公司经验做法”中专门介绍了顺丰航“高科技打造防疫2.0新模式”的经验做法:顺丰集团通过开辟多条无人机空中运输通道,实现对核酸样本、应急药品、生鲜等物资的“非接触式”运输,以深圳为试点,输出一套标准化的作业模式,复用在台州、杭州、上海等地,开展常态化、7X24小时全时段响应的抗疫运输支援;其中支援上海期间共配备30余架无人机,累计飞行近700小时,运输7000余公斤物资。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物流畅通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巩固成果、扩大战果、固化机制”的要求,推进航空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民航局在总结重点企业工作成效和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编写了《航空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现面向行业和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填写意见反馈表(附件2),于2022年12月5日前反馈至邮箱:wuliuchu@caac.gov.cn。
民航局运输司
2022年11月21日
航空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指南(征求意见稿)
目录
1.编制说明1
1.1目的和意义1
1.2编制过程2
1.3应用范围2
2.基本原则3
2.1服务国家战略,实现安全可靠3
2.2坚持系统思维,加强统筹协调3
2.3鼓励先行先试,强化创新驱动3
3.主要内容3
3.1建立健全工作机制4
3.2强化运力调度与保障5
3.3提升综合保障能力7
3.4完善集疏运体系8
3.5优化通关环境9
3.6加强信息化建设10
3.7建立“绿色通道”12
3.8做好宣传和引导12
4.保障措施13
4.1强化组织领导13
4.2加强监测预警13
4.3加快政策转化14
附件1主要机场经验做法15
附件2主要航空公司经验做法19
1.编制说明
1.1目的和意义
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对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畅通经济循环以及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上半年,受国内新一轮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对道路交通运输采取层层加码、一刀切的通行管控措施,造成通行受阻、司机滞留、物流不畅。部分机场受此波及,出现了货站货物积压、集疏运体系效率低下等问题,供应链物流链受到严重冲击,对经济社会安全稳定运行造成较大威胁。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成立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对物流保通保畅工作进行专门部署。民航局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迅速制定了《促进航空物流保通保畅机制工作方案》,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促进航空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统筹民航行业资源,在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力以赴保障航空货运畅通。各管理局、监管局、航空公司、机场及其他保障单位建立了相应的协调保障机制,积极创新、主动作为,提出诸多创新举措,为落实“民生托底、货运畅通、产业循环”既定目标,更好地服务保通保畅工作提供了有效方案。
目前航空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已进入常态化推进的新阶段。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好地落实领导小组“巩固成果、扩大战果、固化机制”的要求,现将疫情暴发以来民航行业的工作成效和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形成《航空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推动民航业内的交流学习,切实提高民航企业航空物流服务保障能力;推动行业建立健全制度举措,促进突发事件应对和应急情况下航空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发挥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基础性保障作用,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
1.2编制过程
《指南》是在总结主要机场和航空公司保通保畅工作经验总结报告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编制过程中,征求了各地区管理局,国货航、中货航、南货航、顺丰航、邮政航等主要航空公司,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深圳宝安、杭州萧山、郑州新郑机场等主要货运枢纽机场,以及中航协、机场协会等行业协会有关专家的意见建议,并面向行业和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发布稿。
1.3应用范围
《指南》主要是对行业相关单位和各市场主体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的航空物流保通保畅相关工作进行指导。在具体实践当中,涉及疫情防控的有关要求和措施,须遵循防疫部门出台的防疫指南予以推进。涉及重大紧急运输的有关工作,须按照民航重大紧急航空运输工作的相关要求开展。
2.基本原则
2.1服务国家战略,实现安全可靠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根本目标,充分认识到疫情暴发以来航空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重要意义,着力打造支撑能力强的航空物流体系。贯彻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确保关键枢纽节点、重要通道畅通,切实保障重要战略物资、防疫物资、民生物资和生产物资的运输保障,为畅通经济循环、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支撑。
2.2坚持系统思维,加强统筹协调
加强系统谋划,增强民航各部门之间政策协调,提高保通保畅工作的系统性与整体性,提升航空物流供应链上下游主体间的协同效应。加强民航与发展改革委、交通、海关等部门对接,推进资质互认、信息衔接,实现与其他交通方式、产业、区域间协同,提高保通保畅工作效率。
2.3鼓励先行先试,强化创新驱动
鼓励航空公司、机场等市场主体围绕保通保畅工作中面临的堵点与问题,加快新模式、新技术应用,积极探索创新举措、创新机制,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航空物流运行效率。
3.主要内容
3.1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3.1.1完善组织架构
各地区管理局和监管局要按照领导小组要求,根据民航局促进航空物流保通保畅机制安排,进一步完善航空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建立扁平化组织架构,落实相关工作要求及“一事一协调”等工作规范,统筹做好辖区内促进航空物流保通保畅工作。各机场、航空公司等企业主体要进一步完善组织协调机制,成立保通保畅专项工作组,加强对保通保畅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协调指挥,制定保通保畅专项工作方案,强化工作职责,明确任务分工,优化旅客、货物、车辆、人员正常流动的保障流程,确保航空货物运输正常有序。
3.1.2强化跟踪调度
加强统筹协调。各层级工作机制要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建立相应沟通协调机制,对各项保障任务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统筹,确保各项保通保畅任务有效完成。
开展常态化监督。围绕保障资源优化、协同工作机制、作业流程优化、状态数据分析、日常报表发布等方面,加强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日常监管。
完善应急体系。做好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多场景设置、沙盘推演及实战演练等,通过设置ABC班队伍、确定备勤备班模式、完善应急设施设备等具体措施,确保实现紧急状态下货物保通保畅,对各处置环节做到快速响应、细致排查、严格管控、动态跟踪、确保闭环。
3.1.3建立协同机制
加强内部协同。建立机场内部运行管控中心、地面服务单位、货运区运行管理中心、航空货站等部门之间协同机制。机场、航空公司、货代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之间建立定期协商机制,及时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及时协调推动落实解决相关堵点和难点。
加强对外协同。与当地地方政府协同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及时沟通解决航空货运保障工作中涉及的运输、防疫等问题,保障航空运输通道畅通。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物流保通保畅机制,加强跨省协调,与重点省份加强沟通,做好重点物资运输保障,确保运输顺畅。
3.2强化运力调度与保障
3.2.1确保干线网络畅通
优化空中航线网络。航空公司与机场加强合作,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展货运航线网络,灵活组织临时包机运力,着力提高飞机利用效率。积极拓展空空中转运输网络,实现货物经异地快速转运,缓解运力不足。统筹调度航班、货物、人力等资源,强化系统联动,在重点枢纽机场灵活布局,优化运力调配,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关键节点的洲际干线及亚太航线平稳运营,强化重点市场保障,确保空中大通道畅通。
拓展海外地面集散网络。积极拓展海外地面保障资源,与当地地面服务供应商加强合作,要以互利共赢的方式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机坪操作、货物处理保障效率,提升航班运行及货物处理速度,着力缓解航班运行风险,解决海外因疫情造成的地面保障人员不足导致的航班保障能力、货物处理能力下降的问题,减少海外货物积压。
3.2.2丰富运力供给结构
统筹用好全货机、腹舱、客改货等多种运力资源,利用定期、加班和包机等组织方式,全面提升货运供给能力,有效支撑国际供应链稳定与防疫物资等货物运输需求。提高全货机运力投入,利用货机空档时间安排加班、增加短线、对外采购运力等方式,确保货机运力稳定,提升货机利用率。提高“客改货”运力投入,统筹航班计划安排,通过正班与临时加班等多种组织方式,做好运力补充。灵活调配国内宽体运力,增强重点城市之间的运输网络和节点畅通。
3.2.3加强运贸精准对接
建立提货专班。机场会同海关、航空公司、货代企业等单位建立重点企业提货专班,主动对接重点产业与重点企业需求,做好“一企一策”工作,解决航空运力、卡班转接、仓储保障、跨区通行、通关效率等问题,为企业复工复产、需求以及矛盾困难解决提供方案,畅通集疏运体系。
完善定制化服务产品。适应新时期高端制造、冷链、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趋势,瞄准重点客户,积极拓展定制化产品,与生产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深挖新兴业态市场,促进货运规模增长。
确保应急物资运输。积极承担疫苗等应急物资运输任务,及时跟踪了解运输要求及动态,动态调整运输方案,适时开展包机等业务,为重点应急物资进出口提供便利。为新冠疫苗及药品等货物的运输建立保障程序,明确操作标准及服务时限,对货物进行全流程的监管保障,确保运输时效和运输安全。
3.3提升综合保障能力
3.3.1提升设施设备保障水平
完善货运设施设备。鼓励机场、航空公司等加大在货运基础设施设备等方面的资金投入,积极完善冷链、快件、跨境电商等专业库与专业化设施设备,建立冷链货物全链条监控机制,提升专业设施保障能力,提高货物处理效率,尤其确保高峰时刻货物运输的高效运转。
设施货站分区分级封闭管理。采用物理隔离和地面划线相结合的方式,将保障高风险货物作业区域划分为特定区域,与其他区域进行分离,并采取相应的闭环管理措施,实现货站分区分级封闭管理,提高货站处理效率。
3.3.2优化人员服务保障
优化员工管理。统筹落实防疫措施和安全生产,根据防疫和生产需要,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