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台州 > 企业单位 > 正文

黄岩:做中国乃至世界最好的蜜橘

发布日期:2022/11/15 10:35:58 浏览:103

来源时间为:2022-11-11

11月6日到11月30日,由黄岩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2年台州黄岩柑橘节盛大召开。

11月15日将举办黄岩蜜橘种源论坛,中国工程院、中国柑橘学会、西南大学柑橘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浙江省柑橘研究所等顶尖高校院所的柑橘学术专家云集,围绕柑橘种源研究、黄岩蜜橘溯源、优良品种保护和推广、高品质栽培技术等方面作学术报告。

本次活动以“科技,让蜜橘更香甜”为主题,借助中国黄岩蜜橘种源研究中心建设的东风,通过开展一系列别具特色、形式新颖的活动,加速推动产学研协同、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黄岩蜜橘品种、品质、品牌三大提升,为浙江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提供“台州实践”和“黄岩样板”。

1

黄岩,凭什么称“世界蜜橘之源”?

北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初冬某日,时任杭州知州的苏轼,瞟了一眼窗外残败的荷叶、菊花。诗兴袭来,挥毫写下流传千古的《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是公认的全才,他也是一位隐藏的色彩大师,橙黄、橘绿,两种高饱度和的色彩叠加,扑面而来的是昂扬的生命力。

对于黄岩人来说,“橙黄橘绿”就是乡愁的底色。

“九曲澄江如练,夹岸橘林似锦。”黄岩,以蜜橘而闻名于世,黄岩的历史也是一部黄岩蜜橘的发展成长史。

天赐之宝

黄岩南城街道的蔡家洋村四周高楼林立,这里保留着弥足珍贵的2000多亩连片橘园,黄岩区创造性将此打造成农旅结合的城市果园。

主持该项目规划设计的同济大学杨贵庆教授将这片果园命名为“贡橘园”。

台州水果

自从唐代起,黄岩蜜橘长期被列为朝廷贡品。

历史上,我国多地的柑橘被列为贡品,例如江陵千树橘(湖南常德)、洞庭红(江苏太湖)、南丰蜜橘(江西南丰)、罗浮柑(广东惠州),但是从北宋以来,温台的柑橘名声鹊起。

宋高宗赵构在品尝黄岩乳柑后,赞誉为“天下果实第一”。

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当时的台州知州曾宏父写下:“一从温台包贡后,洞庭罗浮齐避席。”的诗句。

他的表达很直白——温台出产的柑橘,已经超过了洞庭、罗浮的名橘,环视天下,谁与争锋?

……

南宋之后,浮世变迁,经年易转,黄岩蜜橘盛名未减。

1949年12月,毛主席出访苏联,亲手递上一只橘子给斯大林,说:“这是中国最好的橘子——黄岩蜜橘。”

斯大林吃后赞叹说:“黄岩蜜橘是橘中之王。”这段历史大事件中的小插曲,记录在位于黄岩的中国柑橘博物馆中。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方水土,成就一方风物,黄岩蜜橘,难道是“老天爷赏饭吃”?

还真的是!

一是千载难逢的历史际遇。隋唐时代气候尚暖,长安(今西安)所种柑橘,都能年年硕果累累。南宋开始气候转冷,柑橘的种植界限南移,太湖东、西洞庭山产区逐渐不太适合柑橘的栽培,比之更为温暖的浙江东南沿海地区,取而代之成为柑橘主要产区。

二是独特的地理、气候特质和土壤条件。黄岩位于南北两条柑橘传播线路的交会处,永宁江两岸,沙质土壤土层深厚,通气性好,同时,黄岩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夏无酷暑,冬不严寒,晚秋时旱,年平均温度17℃,年平均降水量1700mm,无霜期270天,为柑橘提供了理想的栖息之所。

永宁江潮起潮落,风味独特的黄岩蜜橘应运而生。

开枝散叶

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日本僧人最澄到中国学习佛学,回国后创立日本佛教天台宗。从此,天台教法在日本生根发芽、香火延续千年。

明初永乐年间,日本僧人智惠和尚到天台国清寺学佛求法。归途购食柑橘,携种返日本九州鹿儿岛播种,因为智惠和尚是在温州登船回国的,故称为温州蜜柑。1904年,阿部熊之助在变异种中选出无核类型,民间又将温州蜜柑称为无核蜜橘。

历数林林总总的柑橘品种,温州蜜柑是“神一样的存在”。它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柑橘品种,没有之一,温州蜜柑的品种品系高达300多个,还有100多个杂交后代。例如当下炙手可热的“红美人”,血缘里43.8是温州蜜柑。

科学家通过技术手段确定,温州蜜柑是由黄岩本地广橘芽变而来。

202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公布了“黄岩蜜橘——世界蜜橘之源”蓝皮书,梳理了温州蜜柑以及以温州蜜柑为亲本的杂柑品种的起源与演变谱系图,论证了黄岩蜜橘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蜜橘之源。

更有学者将佛教天台宗与柑橘品种并称为台州对世界文明的两大贡献。

黄岩对世界柑橘的贡献,还在于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总结出深沟高墩、稀植、厩肥、精细修剪、一雨一削、培泥覆盖等一系列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黄岩时,留下“未解新禾何早发,始知名橘须高培”诗句,其中的“名橘须高培”指的就是“筑墩栽橘”技术。

“筑墩淋卤,卤流大海,海潮涌河,营养肥泥,河泥雍橘,咸淡交替,优果延年”——这是对筑墩栽橘最简洁的概括,这种果园生态循环系统将低洼沿海滩涂地变成了适宜种植、年年丰收的宝地,延续了黄岩蜜橘千年优良品质。

台州水果

2019年,黄岩蜜橘筑墩栽培系统入选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并积极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一旦申报成功,将成为世界唯一的柑橘类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几年前,浙江大学博导田生科在黄岩宁溪流转了200亩土地,通过产学研结合,探索一套在生态敏感区域可复制的红美人柑橘栽培新模式。田生科采用的是“限根栽培”,这种最新的栽培方式其实与古老的“筑墩栽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再创辉煌

黄岩蜜橘最早的文献记载是三国东吴时期,至今有1700多年了。

漫长历史中,黄岩柑橘的品种从开始只有一个乳橘,逐渐发展形成早橘、朱红、本地早、槾橘等多个品种。据考证,黄岩从国外先后引种50多次,引进了温州蜜柑、椪柑、脐橙等180余个品种类型,极大地丰富了黄岩的柑橘品种资源。

这样的一个柑橘多品种产地,何啻中国,就是世界各地,也很难找到。

台州有句流传广泛的俚语——“讲功饭店嫂,吃功本地早”,本地早是黄岩蜜橘的当家花旦,也是我国橘类品种中的翘楚,在全国评比中多次获得金奖。

1920年,天台山农刘文玠在上海《大世界》日报上推介本地早,引起轰动,饮誉沪上。‘本地早’从上世纪初声名鹊起,至今已经风行100多年了。

在传统农业时代,黄岩一直占据着中国柑橘的C位,上世纪七十年代,黄岩一县的柑橘生产量还占到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

因为盛产柑橘,衍生出罐头产业。1958年黄岩罐头厂成立,直到今天,黄岩还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柑橘罐头生产基地。

黄岩还是柑橘研究的制高点。

1936年,浙江省园艺改良场(今浙江省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在黄岩创办,中国园艺科学奠基人吴耕民任首任场长,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园艺专业试验场。

有品种、技术、科研的优势,黄岩成了国内外柑橘界专家、农技人员的“朝圣”之地。黄岩柑橘的技术、苗木源源不断地播撒到四面八方。

由于种种原因,进入新世纪之后,黄岩蜜橘式微,种植面积减少,市场受到新品种、后来者无情挤占。

黄岩蜜橘再创辉煌,必须要打破原有的路径依赖,黄岩区开启了“中华橘源”的创建。

品种是品质的前提,除了改良“本地早”等传统品种,黄岩蜜橘吸纳“红美人”等新成员,目前,黄岩已成为国内第二大“红美人”种植基地。与此相对应的数字化果园等先进种植模式开始在大规模普及,黄岩在柑橘种植科技化水平上,又走在了全国前列。

今年,黄岩蜜橘种源研究中心建设启动,定位“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蜜橘种源收集、保护、培育与利用中心”,计划引进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的7个团队共100多名专家学者进驻黄岩开展工作。

10月9日,黄岩蜜橘种源研究中心首批“揭榜挂帅”科研攻关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华中农业大学的两个团队分别揭榜“细胞工程技术改良黄岩蜜橘”与“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改良黄岩蜜橘”项目。

黄岩蜜橘种源研究中心的远景目标是利用黄岩蜜橘丰富的种源,以科技的力量在黄岩创造出有影响力的特色新品种。

“做中国乃至世界最好的蜜橘”,这是黄岩蜜橘在新时代的自我期许。

2

橘子红了,在“蜜橘之乡”

橘子红了。

立冬刚过,寒气渐浓,人们乐于在丰收的喜悦里,品味遐想——香气馥郁的柑橘在枝头释放融融暖意,一派“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磅礴气势。

黄岩人对于橘子的期待,从橘花含苞、披挂一树开始,直到秋冬时节采橘、品橘。做成“红火”产业,有甜头,有盼头。

黄岩蜜橘一度以先天优势“闯天下”,唐朝时就被选为贡品。向未来,在品种、品质、品牌上维持长期优势,唯有后天“打磨”精进不休。

11月6日—11月30日,以“科技,让蜜橘更香甜”为主题的2022年台州黄岩柑橘节拉开大幕。在“中国蜜橘之乡”,橘味与科技相遇,款款而来。

与时俱进的黄岩蜜橘

柑橘品种的来历不外乎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选育。历史舞台上,本地早的“走红”,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黄岩古老品种的乳橘日渐衰微,正是因为果实更大、品质优良的后续更新品种——本地早的出现。

经专家观察,在不同柑橘品种的抗寒力榜单中,本地早的耐寒性仅次于金橘。

“本地早是相对适合外销的水果。”黄岩区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总农艺师王立宏说,尤其适合销往我国东北部和俄罗斯等寒冷地区。

橘盛时期,本地早走出国门,远销苏联、加拿大、东南亚等地,因为核少味甘、去络容易,除了鲜吃也被加工成糖水罐头,肩负起将黄岩蜜橘打向世界的使命。

台州水果

许多黄岩人做起橘贩,在交通运输不便、贮存不便、居民收入不足的背景下,为迎合市场,黄岩蜜橘做出最优应对,大规模推广槾橘,相比之下,槾橘的产量更高、贮藏时间更长,还能在采摘后慢慢成熟,关键是价格更便宜,广大消费者都能买得起。当年,苏州还曾来黄岩取经,大量引进槾橘种植于太湖沿岸。

“在我还上小学的时候,槾橘可以卖到0.8—1元/斤,但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些卖不动了。”王立宏回忆。

变与不变是市场永恒的规律。社会在发展,运输条件在进步,消费在升级,早橘、本地早、槾橘等“当家”品种优势不再;同时,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民转变为工人,导致土地流失、种植技术缺乏优化提升、种植成本高涨,而其他地区的柑橘产业异军突起,黄岩蜜橘产业“一夜变天”。

面对不同的局面,为再创产业辉煌,这一枚承载着无数黄岩人的骄傲的小小的蜜橘,走上了一条与时俱进、奋勇进击的“自我进化”之路——

2017年,黄岩区委、区政府制定黄岩柑橘振兴的十年规划,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扶持政策,并在2019年制订了创建“中华橘源”的实施方案。

而在黄岩“中华橘源”建设的63个子项目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本地早品质提升技术攻关”。通过与浙

[1] [2] [3]  下一页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